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进朝鲜:探访受到金正恩关注的模范家庭

2018-08-27 11:49

视频来源:中新视频

朝鲜人不需要考虑房价问题,因为他们住房不花钱,由国家分配。

前不久,受朝鲜记者同盟中央委员会邀请,中新网记者对平壤市区一名大学教授的住房和郊区一处农民住宅进行了探访。这两处住房的建设工程都曾受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关注。

站在百余米高的主体思想塔上俯视,大同江边平壤的建筑尽收眼底。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先看一下平壤市区的整体情况:

大同江穿城而过,向西注入黄海。平壤20层以上高楼最密集的街区就坐落在大同江畔。朝鲜人喜欢鲜亮的颜色,把楼房涂成了浅绿、淡黄、粉红和天蓝色。

在众多高楼中,住宅占很大比例。多数住宅每层有几户甚至十几户,各种朝向都有,很难见到一梯两户的高层板楼。

站在街边一眼看去,几乎家家阳台都有花盆,少有在外晾晒的衣服。

平壤街边的住宅,阳台上摆放着花盆。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平壤城中的“社会主义生活文化模范家庭”

8月9日,记者来到朝鲜最早的大学——金日成综合大学电子材料相关专业副教授金宇铉(音)的家中。

据金日成综合大学工作人员介绍,金正恩倡议为该校教师盖房,最早的两幢楼于2013年完工,约有300户教师入住。

金宇铉就住在其中一幢里,其房门上面的牌子上写着“社会主义生活文化模范家庭”几个字。

门牌上写着“社会主义生活文化模范家庭”。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客人们突然来访,我都没有做太多准备!”金宇铉的妻子笑着说。

金宇铉的妻子(左)和母亲。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金宇铉与妻子、女儿和母亲住在一起,女儿刚刚出嫁。房子有240多平米,五室一厅,包括三间卧室、一间书房和一间衣帽间。主卧还有单独的卫生间。

金宇铉房子的客厅。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客厅电视正上方挂有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日的画像,旁边是房子竣工典礼上金正恩与住户的合影。

书房桌子上放着电脑。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房子里的所有家具家电都是赠送的,拿着钥匙就可以入住。”金宇铉的妻子说。

金宇铉房子的卧室。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金宇铉的母亲今年88岁,之前是裁缝,在她的卧室里摆放着缝纫机。另一个房间里有一架钢琴,用精致的防尘罩盖着。

房间里的钢琴。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金宇铉女儿卧室的桌子上放着结婚照,新娘穿朝鲜传统服装,新郎穿白色衬衫、打领带,配黑色西装外套。结婚照旁有一部正在充电的智能手机。

金宇铉女儿的结婚照,桌上放着正在充电的手机。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当天室外温度高达30多度,房内同时开着空调和电风扇,空调是中国品牌。金宇铉的妻子说,现在家里一天24小时不会断电,冬天有地暖。

房间里的空调。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是不是对国家有很大贡献或高级别的教师才能住240平米的房子?

“住在这里的都是平凡的教师。”金宇铉的妻子说,“这幢楼有240平米和250平米两种面积,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正教授,房子都是差不多大的。”

据了解,继2013年建成两幢楼之后,金正恩又指示在旁边陆续盖了几幢,目前,金日成综合大学所有的教师都住了进去。

图为朝鲜大同江边,平壤未来大街上的楼房。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家具家电免费 “不羡慕城里”

长泉蔬菜专业合作农场是朝鲜农村建设中的典范,位于平壤郊区,种植的各种蔬菜主要提供给平壤市民。

金正恩曾于2014年6月9日和2015年6月29日两次视察该农场。据农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金英浩(音)介绍,这里有420多户农民,原来的房子被拆掉重建,2015年6月搬进了新家。

墙上的宣传标语是“全力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新房多数是白墙、蓝色尖顶,门口有自家菜地,排列得整整齐齐。墙上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比如“全力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频繁开展军中文化艺术活动”。

朝鲜长泉蔬菜专业合作农场农民的住房。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郑哲(音)今年59岁,在农场机械作业班修理设备。一个儿子在外当兵,他与妻子和另一个儿子住在75平米的平房里,有两间卧室,外面还有库房。

郑哲坐在客厅里。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记者前去采访时,郑哲正在看电视,画面上显示“全力贯彻党的最新战略路线,加快我们的革命前进速度”一行字。他说,电视、床、太阳能热水器等全部家具家电都是国家免费给的。

郑哲的卧室。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我一点都不羡慕城里人,房子里有太阳能和国家电网两种供电方式,白天干完农活,一回到家就能洗个热水澡。”他说。

回忆起刚搬进来时的场景,郑哲说,“太激动了,连喊了三声金正恩委员长万岁”。

长泉蔬菜专业合作农场的托儿所,横幅写着“感谢敬爱的金正恩将军”。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长泉蔬菜专业合作农场的游泳馆。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张春英是朝鲜主体思想塔管理所的解说员,丈夫是普通办公人员。结婚后,国家分给他们一套90平米的房子,现在她有了孩子,一家三口住在里面。

据平壤市民徐女士称,并非所有的朝鲜人在结婚后都会分到房子。国家要先了解一下他们家庭的情况,如果住得不是那么拥挤,也有可能不分房。

图为平壤市中心一处公交站,街道干净宽敞。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金正恩曾多次视察平壤科学家和教师等居住的房子,他此前强调,在建设中,首先要关注的是保证质量第一,应做到“千年负责把关,万年保证质量”,建成完美无缺的建筑物。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张诚

视频来源:中新视频

朝鲜人不需要考虑房价问题,因为他们住房不花钱,由国家分配。

前不久,受朝鲜记者同盟中央委员会邀请,中新网记者对平壤市区一名大学教授的住房和郊区一处农民住宅进行了探访。这两处住房的建设工程都曾受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关注。

站在百余米高的主体思想塔上俯视,大同江边平壤的建筑尽收眼底。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先看一下平壤市区的整体情况:

大同江穿城而过,向西注入黄海。平壤20层以上高楼最密集的街区就坐落在大同江畔。朝鲜人喜欢鲜亮的颜色,把楼房涂成了浅绿、淡黄、粉红和天蓝色。

在众多高楼中,住宅占很大比例。多数住宅每层有几户甚至十几户,各种朝向都有,很难见到一梯两户的高层板楼。

站在街边一眼看去,几乎家家阳台都有花盆,少有在外晾晒的衣服。

平壤街边的住宅,阳台上摆放着花盆。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平壤城中的“社会主义生活文化模范家庭”

8月9日,记者来到朝鲜最早的大学——金日成综合大学电子材料相关专业副教授金宇铉(音)的家中。

据金日成综合大学工作人员介绍,金正恩倡议为该校教师盖房,最早的两幢楼于2013年完工,约有300户教师入住。

金宇铉就住在其中一幢里,其房门上面的牌子上写着“社会主义生活文化模范家庭”几个字。

门牌上写着“社会主义生活文化模范家庭”。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客人们突然来访,我都没有做太多准备!”金宇铉的妻子笑着说。

金宇铉的妻子(左)和母亲。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金宇铉与妻子、女儿和母亲住在一起,女儿刚刚出嫁。房子有240多平米,五室一厅,包括三间卧室、一间书房和一间衣帽间。主卧还有单独的卫生间。

金宇铉房子的客厅。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客厅电视正上方挂有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日的画像,旁边是房子竣工典礼上金正恩与住户的合影。

书房桌子上放着电脑。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房子里的所有家具家电都是赠送的,拿着钥匙就可以入住。”金宇铉的妻子说。

金宇铉房子的卧室。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金宇铉的母亲今年88岁,之前是裁缝,在她的卧室里摆放着缝纫机。另一个房间里有一架钢琴,用精致的防尘罩盖着。

房间里的钢琴。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金宇铉女儿卧室的桌子上放着结婚照,新娘穿朝鲜传统服装,新郎穿白色衬衫、打领带,配黑色西装外套。结婚照旁有一部正在充电的智能手机。

金宇铉女儿的结婚照,桌上放着正在充电的手机。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当天室外温度高达30多度,房内同时开着空调和电风扇,空调是中国品牌。金宇铉的妻子说,现在家里一天24小时不会断电,冬天有地暖。

房间里的空调。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是不是对国家有很大贡献或高级别的教师才能住240平米的房子?

“住在这里的都是平凡的教师。”金宇铉的妻子说,“这幢楼有240平米和250平米两种面积,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正教授,房子都是差不多大的。”

据了解,继2013年建成两幢楼之后,金正恩又指示在旁边陆续盖了几幢,目前,金日成综合大学所有的教师都住了进去。

图为朝鲜大同江边,平壤未来大街上的楼房。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家具家电免费 “不羡慕城里”

长泉蔬菜专业合作农场是朝鲜农村建设中的典范,位于平壤郊区,种植的各种蔬菜主要提供给平壤市民。

金正恩曾于2014年6月9日和2015年6月29日两次视察该农场。据农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金英浩(音)介绍,这里有420多户农民,原来的房子被拆掉重建,2015年6月搬进了新家。

墙上的宣传标语是“全力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新房多数是白墙、蓝色尖顶,门口有自家菜地,排列得整整齐齐。墙上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比如“全力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频繁开展军中文化艺术活动”。

朝鲜长泉蔬菜专业合作农场农民的住房。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郑哲(音)今年59岁,在农场机械作业班修理设备。一个儿子在外当兵,他与妻子和另一个儿子住在75平米的平房里,有两间卧室,外面还有库房。

郑哲坐在客厅里。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记者前去采访时,郑哲正在看电视,画面上显示“全力贯彻党的最新战略路线,加快我们的革命前进速度”一行字。他说,电视、床、太阳能热水器等全部家具家电都是国家免费给的。

郑哲的卧室。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我一点都不羡慕城里人,房子里有太阳能和国家电网两种供电方式,白天干完农活,一回到家就能洗个热水澡。”他说。

回忆起刚搬进来时的场景,郑哲说,“太激动了,连喊了三声金正恩委员长万岁”。

长泉蔬菜专业合作农场的托儿所,横幅写着“感谢敬爱的金正恩将军”。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长泉蔬菜专业合作农场的游泳馆。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张春英是朝鲜主体思想塔管理所的解说员,丈夫是普通办公人员。结婚后,国家分给他们一套90平米的房子,现在她有了孩子,一家三口住在里面。

据平壤市民徐女士称,并非所有的朝鲜人在结婚后都会分到房子。国家要先了解一下他们家庭的情况,如果住得不是那么拥挤,也有可能不分房。

图为平壤市中心一处公交站,街道干净宽敞。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金正恩曾多次视察平壤科学家和教师等居住的房子,他此前强调,在建设中,首先要关注的是保证质量第一,应做到“千年负责把关,万年保证质量”,建成完美无缺的建筑物。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张诚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