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区禹王街道韦家凉亭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黄冈西站
韦家凉亭因古时街道 “韦家凉亭”而得名,“韦家凉亭”街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的嘉庆年间。这里的人们曾经沿湖靠山而居 (即从现在四组尹家湾后的山脚下到三组曾家湾长达200米的地段),当时人口不足80人。那时没有公路,南北往来的人们走湖边的山路,并从 “韦家凉亭”经过,走累了在此处歇脚。当时人们看到了商机,就在路边摆起了小摊,生意逐步兴盛起来,形成了一条比较有规模的乡村小镇。一位韦姓的老婆婆孤身一人在此十字路口搭建了一个约8m²的凉亭,韦家凉亭片区棚改项目范围图主要售卖茶水和糖果之类,服务过往客人。人们便将这个凉亭称为 “韦家凉亭”又将这条街称为 “韦家凉亭”街,使 “韦家凉亭”成为该村具有商业文化的标志。
▲韦家凉亭片区棚改项目政策宣传
随着时代的变迁, “韦家凉亭”因湖大路一带地势低,被水淹的情况经常发生,往来的客人也改走山路,解放以后由于山大路 (当时叫黄堵路)逐步形成, “韦家凉亭”的居民逐步搬到山上来建房,到20世纪60年代,全部搬迁完,昔日的 “韦家凉亭”已成历史,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回忆,但 “韦家凉亭”这个有着浓厚的商业历史文化的名称,将永远成为这里发展经济,鞭策人们勤奋上进的座右铭。
黄冈市区禹王街道韦家凉亭片区内棚户区改造项目分两个地块:一期项目位于韦家凉亭村2组北侧地块黄兴路、天平路西侧,改造面积110余亩;西侧地块位于城际铁路两侧,包括韦家凉亭四、五组。
▲正在建设中的安置小区
韦家凉亭片区棚改项目通过异地安置,让老百姓从世代所居的破旧砖瓦房、杂乱无章的乡村壕沟路,迁入标准化、现代化、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的新家,使老百姓切身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福音。项目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又助力黄冈西站建设,届时西站轻轨工程的完工将满足黄冈居民出行需求、改善地区交通状况、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是黄冈市成为与武汉市 “八加一”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枢纽。
棚改群英谱
胡跃进
胡跃进在棚改工作中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工作态度积极,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公私分明,切实做好棚改工作的后勤工作,深得领导信任。他集体荣誉感强烈,利用和棚户区居民相处融洽的关系,积极参加棚户区中各种宣传工作。他乐于助人,倾听棚户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碰到困难的居民,积极妥善处理问题,使被征迁户的困难及时得到落实,得到居民广泛好评。
霍小梅
霍小梅是棚改工作指挥部的资料管理员,她积极主动做好棚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她深入学习,积极参与 “棚户区改造”有关工作会议,通过学习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了解政策,为开展 “棚改”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她科学分析,为了较好地完成材料的收集归档,分开装订并注明名称,让所有文件一目了然,同为了更好地做好档案整理工作,加班加点,严格按照 “两档一帐”要求进行资料挑选、补充、整理,确保每一份资料审计合格。她身体力行,为了做好棚改工作,她通过走村串户、入户宣传、解读棚改政策、聆听居民的心声、发放棚户区改造安置手册等一系列工作,切实地让老百姓感受到棚改政策暧人心。
石北海
石北海是林业部门及棚户区改造工作的一名普通党员,在接到工作任务后,他第一时间与韦家凉亭片区棚改工作指挥部取得联系,积极投身到棚改工作当中,从本职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棚改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石北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深得村民的拥护。
文稿:黄兵杰
责编: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