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做过这样的梦:
背上行囊,许下期盼,
沿着无尽延伸的道路,
寻找梦的向往。
不管路的尽头
是温暖,亦或只有凄凉。
只为了,把遇见的故事留在路上,
抵达心中的诗与远方。
改革开放四十年
交通腾跃惊人:
大道如虹,长路放歌;
码头林立,港通九州;
车水马龙,任尔畅行;
……
出行工具、运输条件的巨变,
让梦想不再是梦。
京城南国千里远,
高铁直达一日还。
千古黄州,
更因交通巨变熠熠生辉。
编经织纬筑坦途 水陆并进通天下
——黄州区交通运输事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展侧记
改革开放四十载,跨越发展看交通。
从小路难出行到大道通四方,从小舟济苍生到长虹连南北,从出门主靠腿到抬脚就上车,从立体交通网到智慧大交通……改革开放以来,黄州交通在革新中奋进、在拼搏中逐梦,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引吭高歌,实现华丽蝶变:水陆并进、通江达海,路路相通、连网成片,纵贯东西、北汇南融。
大交通筑牢大底盘,大变化引领大发展。伴随着交通的惊人腾跃,千古黄州正变得越来越富有魅力,越来越光彩夺目。
干线公路 内畅外联达四方
四十载风雨沧桑,四十载一跃惊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黄州干线公路建设一路阔步向前。
1982年底,黄冈县境内共有通车公路25条,总长335.95公里,公路密度为28公里/百平方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奋进的黄州交通人敏锐地意识到“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
1990年10月,黄州区第一条水泥公路黄(州)上(巴河)公路二级公路改建竣工,黄冈结束无水泥公路的历史;
1994年底,按二级公路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改扩建的32公里团(风)黄(州)公路竣工,打通黄州至武汉的江北快速通道。
渐渐地,黄州干线公路建设越来越快,道路越来越畅通。不过,即使这样,至1996年黄州市区县分设时,黄州区公路里程仅有255.8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4.74公里),列养里程仅70.2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2.5公里。公路桥梁12座,360.79延米。
进入21世纪,黄州干线公路建设迎来“井喷式”发展。
2002年9月,始建于1999年的鄂黄长江公路大桥竣工通车,106国道的断头节点自此顺畅;
2005年8月,黄州区境内第一条高等级公路——长20公里的江北一级公路建成通车,令沿江县市一线穿珠,大大拉近黄冈与大武汉的距离;
2014年6月,连接黄冈、鄂州、武汉三地的重要通道,黄冈长江大桥、黄鄂高速公路、武冈城铁建成通车,黄州与武汉迈入同城化时代;
2015年,被誉为“门户主干道、城市快速路”的黄冈大道全线通车。同年7月23日,黄州区自主建设的第一条省道二级公路——城东公路交工验收;
……
截至2017年底,黄州区公路里程达159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3公里,全区乡镇实现100%通二级以上公路,基本形成以高速(一级)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依托,县乡村公路为网络的交通公路网,基本建成从黄州城区到高速公路入口、到火车站、到港口码头不超过30分钟,从黄州到武汉到机场不超过90分钟的“3090交通圈”,逐步构建起内畅外联、干支相连的立体交通网。
港口码头 通江达海帆高扬
长江岸边,港口林立,发展如潮涌;临港码头,疏运繁忙,风帆扬万里。
黄州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南与鄂州市隔江相望,襟江带水,水系发达,不管是回眸过去,还是展望未来,水运事业发展均可圈可点。
1966年,黄州轮渡正式开通,是辖区内渡运量最大的一个渡口;
1966年5月,黄州汽渡作为战备渡口正式开通,1967年后转为民用,是我省长江较大公路渡口之一;
1992年5月18日,省交通厅受省计委委托,批准黄州港区综合码头工程修建项目;
2012年2月,黄州区委区政府提出大力实施“一港三区”发展战略,坚持以港聚业、依港兴城,抢抓有利机遇,释放内河水运发展黄金活力,大力推进禹杰、楚江等10大码头项目建设;
2015年,港口规划修编工作正式启动,武汉新港黄州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港区,成为国家一类口岸,黄州港区发展进入新纪元,为一港三区战略跨越发展开辟了更远更新的征程;
……
翻开黄州交通水运发展史,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惠民利民的大项目。透过岁月的缝隙,我们仍能窥见它壮丽的背影: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水运交通发展史,更是一座城的记忆。
通江达海帆高扬,砥砺奋进写新篇。截至2018年,黄州域内河流有长江、巴河、长河,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7.87公里,长江岸线上至罗家沟下至巴河口,全长41公里。规划港口岸线上起三江口下至巴河口,全长33公里,分唐家渡、张家湾两个港区,现有码头28处44个泊位,一港双园、港城共赢局面已初步形成。
农村公路 连网成片兴乡村
连村通乡结成网,路路通达兴乡村。改革开放以来,黄州农村公路建设可以用“巨变”来形容。2017年5月和8月,黄州区先后荣获省交通运输厅命名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交通运输部命名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系全市首个获得此两项殊荣的县市区。2018年9月,“四好农村路”建设再放异彩,荣膺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的全国117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之一,极大提升黄州区及黄州交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时光回流到上世纪80年代,黄州的农村交通并不发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82年,黄冈县仅有通车公路三级公路1条25.30公里,四级公路6条111.40公里,等外级199.25公里;渣油路面86.65公里,砂石路面118.6公里。不少农村公路还是土路、砂石路。
从2003年开始,湖北省出台农村公路建设政策,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力度。抢抓这一契机,黄州农村公路逐步实现旧貌换新颜。
2007年,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完成100%的行政村通水泥公路;
2007年10月,全区农村公路GPS数据库建立;
2013年,率先在全市打造乡村公路畅安舒美“升级版”,掀起创建农村生态文明示范公路和安保工程热潮,农村公路逐渐实现从畅安到舒美的转型蜕变;
2014年6月,黄州区第一条沥青混凝土通乡公路戚孙公路完工;
……
至2017年,黄州区创建农村生态文明示范公路83公里,全区农村公路通达里程达1469公里,密度达416公里/平方公里,领跑全市11个县市区,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投入农村客运90辆,开通农客线路15条,实现城乡公交全域覆盖,农村客运运营率维持在98%以上。一条条开放之路,拉近了城乡对接的距离;一条条致富之路,铺就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运输管理 改革创新勇突破
在改革创新中谋突破,在转型升级中惠民生。回眸黄州交通的发展,运输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是有迹可寻的。
1986年8月,位于黄州宝塔大道与西湖二路交叉口的黄州汽车客运站即黄州新车站破土动工。这是黄州首座一级汽车站,是当时鄂东地区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客运中心之一。
1999年11月,杨鹰岭汽车客运站正式破土动工,2000年7月投入使用。杨鹰岭客运站与之前期兴建的货运站为一体,是黄州区发挥铁路功能、实现公铁联运的一个里程碑。
至2017年底,黄州有客运站10个。当年旅客周转量达18000万人公里,为改革开放初期(1983年4674.76万人公里)的385%;货物周转量达29250万吨公里,为改革开放初期(道路货运市场开放即1984年12365.46万吨公里)的237%。
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等目标相继实现,黄州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又迎来一个长足发展。
2015年,黄州首次投入20台绿色电动新能源城乡公交车进行运营;
2015年,黄州区3000多台车辆北斗卫星系统动态监控启动;
2016年,黄州区不停车检测系统开始规划,科技治超迈入历史舞台;
2017年10月,黄州区内“两客一危”车辆完成4G动态视频监控安装;
……
紧扣时代脉博,黄州交通运输管理越来越规范,行业服务能力越来越强,这不仅有效激发了黄州发展的活力,而且为黄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新时代,新起点,新作为,我们坚信,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发展作基础,黄州交通一定能克难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新的辉煌。
来源:鄂东晚报
责编:李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