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在她的手中,可以变成栩栩如生的鸟儿,也可以变成千姿百态的花儿,还可以变成行云流水的字儿……她能让一张纸千变万化。她不是魔术师,却有着魔术师一般的技艺。
她叫卢华,一位民间剪纸艺人,黄冈市非物质文化剪纸项目代表性的传承人。
又到了黄州区体育路社区“快乐剪纸”时间,十几位老人聚在一起,边剪纸边聊天,一时兴起,不知是谁哼了一句“见了你们格外亲”的歌曲,一首老歌让老人们激动不已,大家齐声歌唱。看到老人们在剪纸间隙如此开心的样子,66岁的卢华也笑逐颜开。
从会拿剪刀起就开始剪纸
“从会拿剪刀起,就开始剪纸。”提到剪纸,卢华打开了话匣子,那些定格在脑海中的画面,她记忆犹新。
1952年,卢华出生在广水市一个纸艺世家,家族经营的祥盛布艺纸坊在当地很有名气,外婆和母亲是当地有名的剪纸名家,四岁时的她就拿起剪刀,跟着大人们学剪纸。小时候剪得最多的是蝴蝶,帮妈妈用烟熏打湿好的剪纸样子,是她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参加工作后,闲暇时光,她总会拿起剪刀剪些纸艺作品,同事、亲戚朋友和乡邻有什么节庆喜事,也会找她剪些喜庆的纸花。每次看见自己的作品被乡邻们贴在堂屋窗户上时,卢华总有一种小小的自豪感。
作为祥盛布艺纸坊第四代传人,卢华一直在传承着这项技艺。
代表作《百鸟朝凤》历时一个多月完成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空灵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这在卢华的剪纸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百鸟朝凤》《美好和平》《双龙戏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松鹤延年》《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足常乐》《琴韵》……近年来,卢华创作了大量作品。
其中,《美好和平》《友谊永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一路连发》《百鸟朝凤》被中国剪纸博物馆收藏;《双龙戏珠》《感谢央视 给力民间》两幅作品被央视播出并收藏;《松鹤延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台北市中国画学会董事长杨年耀收藏;毛泽东诗词作品被新西兰友人收藏。
谈起代表作《百鸟朝凤》,卢华如数家珍:2016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她创作了这幅作品。从构思设计到剪纸、染色、装裱成型,历时一个多月才完成。《百鸟朝凤》作品长138厘米、宽69厘米,采用宣纸剪成。用黑色做底色,五颜六色的百花、百鸟绽放在上面,体现了稳重,显得颜色丰富又层次分明。寿桃、双钱、牡丹、荷花、凤凰、百合等许多中国传统喜庆元素都栩栩如生。应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中国剪纸博物馆邀请,她参加了首届十大名家剪纸展暨第二届友情邀请展,《百鸟朝凤》被中国剪纸博物馆收藏。“这个作品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卢华说。
发起“快乐剪纸进社区”公益项目
2006年5月20日,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列入了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年3月,市文广局发文增补黄冈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卢华被确定为剪纸项目传承人。
如何将这门民间古老的传统剪纸技艺薪火相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要大家热爱剪纸,并愿意坚持不懈地学习,我将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卢华说。
为了搭建一个让剪纸爱好者们学习交流的平台,卢华向自己所处的体育路社区发起倡议,让快乐剪纸走进社区,让社区爱好剪纸的人都来学习这门技艺。
2017年7月,“快乐剪纸进社区”公益项目在黄州区赤壁街道办事处体育路社区落地实施。
同年,市老年大学开设了剪纸班,卢华被聘为剪纸班教师。从2017年7月项目实施至今,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卢华还发掘了一大批志愿者,她经常组织志愿者们开展剪纸进校园、剪纸进军营、剪纸进福利院慰问等活动。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许多学员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有技巧的剪纸作品。
“我有一个学生叫谢晨,今年小学刚毕业,暑假时上了20多次课,非常有灵气。我对这个孩子特别上心,染色剪纸、衬色剪纸,所有的技法技巧我巴不得全传给她。”卢华老师谈到自己出色的学生,无比欣慰。
面对民间剪纸技艺的处境,卢华表示,喜欢剪纸作品的人很多,真正想学的却很少,而坚持学下去的更少。学剪纸的也是老年人居多,年轻人极少。她希望自己的剪纸技艺能够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能多多了解剪纸,爱上剪纸,学习剪纸,传承剪纸。
“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郭沫若曾用这样的诗句赞誉民间剪纸艺术。
将民间剪纸艺术薪火相传,卢华一直在孜孜不倦行进着。
来源:黄冈日报
文稿:王桑
责编: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