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黄州地名 | “叶路洲”篇

2019-03-04 16:26

黄州,前界大江,后倚崇阜,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凡地名的产生是有其缘由的。一个地名或有多种传说,一个传说或依附于多个地名。黄州地名的多姿多彩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时过境迁的岁月钩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在全区人民群众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区政协文史委、区民政局联合编辑出版以黄州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第十辑文史资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路洲

叶路洲名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1947年《黄冈县行政区划图》上载,在堵城松杨铺江对面有“叶家路”地名,这是几户姓叶的农家住处。因叶家在内江边有几亩地,为农耕之便利,叶家人修了一条小路。冬春内江水涸时,堵城松杨铺的人要到洲上去,就走这条便道,人们呼之为“叶家路”。到后来,叶家人也将自己的居住地亦称之为“叶家路”或“叶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团风镇管辖江中各洲诸,行政区划为一个乡。乡名“雅霍”,乡公所机关设在叶家路。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雅霍”乡名取消了,人们就称这块洲诸为叶路洲。

清朝时叶路洲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康熙十四年版《黄州府志·山川》载:“姜家洲在县西北三十里,旧名新生洲”。“鸭蛋洲”在县西北五十里。“佗鹤洲”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这里首次出现了“鸭蛋洲”名,“佗鹤洲”系“罗湖洲”别名。乾隆五十四年版《黄冈县志·山川》载:“姜家洲,团风镇大江中,又名江家洲,俗名鸭蛋洲,又名雅淡洲,旧名举洲(亦名新生洲,今崩坍)。”这段文字记载清·乾隆年间,叶路洲当时有6个名字同时存在,其中改“鸭蛋洲”为“雅淡洲”的传说最为生动。

到清末,叶路洲民中涌现出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在大江上看到了帝国主义的洋船和军舰横行无羁,深知国家被瓜分,民族受欺辱的现状。清王朝腐败无能,非革命无以救国,系华夏后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追随革命先贤孙中山,为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目标不遗余力。其代表人物有吴贡三、吴昆、程明超等。吴贡三武昌日知会会员,他以黄州教会学校为阵地,吸收进步青年学生成立日新学社和鸠译书舍,印刷进步刊物和传单,在黄州、鄂城、团风等地开展以推翻满清王朝,恢复中华为目标的革命宣传活动。吴昆、程明超系留日学生,早期同盟会会员,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坚分子。他们在中国辛亥革命史册上立有传,其革命事迹启迪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黄冈人。

民国时期,洲上的基础教育有所发展,除原有的私塾、族学外,雅霍乡政府在祖师殿(庙)开办有现代正规教育的中心学校(亦称乡国民中心学校)。洲内各私塾、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此接受高年级现代教育。这里每年毕业生可考入黄州、团风、武昌、汉口等城镇中学或专业学校,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因时处反帝反封建革命大潮风起云涌的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有作为者,均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身。叶路洲上走出去的青年知识分子,有许多在学校时就秘密参加革命活动,毕业后公开身份,参加革命。其代表人物有胡伊默、胡佛、吴钟等。

叶路洲民勤办教育,培育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的事迹是历历可数的。解放后的60余年来,洲民中的优秀人才辈出。据《黄冈县教育志》记载,1960年至1985年,团风中学每年招收高中学生100—400人不等。而每年进入团风中学高中新生中约有10-30名叶路洲学生。团风中学夏援道老师讲,叶路洲学生素质较高,文、理各种成绩较平衡,每年考入大学的人数较多。据《大庄村介绍》记载,解放以来,“大庄户仅两个小组几十户人家,就出了百个大学生”。

自明末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三百余年间,叶路洲民除历经长江洪水肆虐灾害之外,还发生过三次大的战争浩劫。在此生死存亡之时,洲民团结起来,与之英勇搏斗,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叶路洲所经历的劫难,是中华民族苦难史中的一页。这些苦难虽然给洲民带来流血悲壮和伤痛,但它磨练了洲民不怕困难,不畏强暴,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品格。如今叶路洲是黄州区最大的沙洲,也是主要的棉花产区之一。版土面积28平方公里,洲内有军岭、叶路、外岭、大庄户、扁担洲、西河埠、王岭、余岭、朱岭9个自然村。总人口1.43万人。1998年洪灾后,这里已成为移民后的生产区,农产品棉花、小麦、特产大蒜在区内占有一定的地位。

节选自《黄州地名文化初探》

黄州,前界大江,后倚崇阜,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凡地名的产生是有其缘由的。一个地名或有多种传说,一个传说或依附于多个地名。黄州地名的多姿多彩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时过境迁的岁月钩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在全区人民群众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区政协文史委、区民政局联合编辑出版以黄州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第十辑文史资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路洲

叶路洲名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1947年《黄冈县行政区划图》上载,在堵城松杨铺江对面有“叶家路”地名,这是几户姓叶的农家住处。因叶家在内江边有几亩地,为农耕之便利,叶家人修了一条小路。冬春内江水涸时,堵城松杨铺的人要到洲上去,就走这条便道,人们呼之为“叶家路”。到后来,叶家人也将自己的居住地亦称之为“叶家路”或“叶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团风镇管辖江中各洲诸,行政区划为一个乡。乡名“雅霍”,乡公所机关设在叶家路。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雅霍”乡名取消了,人们就称这块洲诸为叶路洲。

清朝时叶路洲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康熙十四年版《黄州府志·山川》载:“姜家洲在县西北三十里,旧名新生洲”。“鸭蛋洲”在县西北五十里。“佗鹤洲”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这里首次出现了“鸭蛋洲”名,“佗鹤洲”系“罗湖洲”别名。乾隆五十四年版《黄冈县志·山川》载:“姜家洲,团风镇大江中,又名江家洲,俗名鸭蛋洲,又名雅淡洲,旧名举洲(亦名新生洲,今崩坍)。”这段文字记载清·乾隆年间,叶路洲当时有6个名字同时存在,其中改“鸭蛋洲”为“雅淡洲”的传说最为生动。

到清末,叶路洲民中涌现出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在大江上看到了帝国主义的洋船和军舰横行无羁,深知国家被瓜分,民族受欺辱的现状。清王朝腐败无能,非革命无以救国,系华夏后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追随革命先贤孙中山,为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目标不遗余力。其代表人物有吴贡三、吴昆、程明超等。吴贡三武昌日知会会员,他以黄州教会学校为阵地,吸收进步青年学生成立日新学社和鸠译书舍,印刷进步刊物和传单,在黄州、鄂城、团风等地开展以推翻满清王朝,恢复中华为目标的革命宣传活动。吴昆、程明超系留日学生,早期同盟会会员,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坚分子。他们在中国辛亥革命史册上立有传,其革命事迹启迪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黄冈人。

民国时期,洲上的基础教育有所发展,除原有的私塾、族学外,雅霍乡政府在祖师殿(庙)开办有现代正规教育的中心学校(亦称乡国民中心学校)。洲内各私塾、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此接受高年级现代教育。这里每年毕业生可考入黄州、团风、武昌、汉口等城镇中学或专业学校,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因时处反帝反封建革命大潮风起云涌的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有作为者,均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身。叶路洲上走出去的青年知识分子,有许多在学校时就秘密参加革命活动,毕业后公开身份,参加革命。其代表人物有胡伊默、胡佛、吴钟等。

叶路洲民勤办教育,培育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的事迹是历历可数的。解放后的60余年来,洲民中的优秀人才辈出。据《黄冈县教育志》记载,1960年至1985年,团风中学每年招收高中学生100—400人不等。而每年进入团风中学高中新生中约有10-30名叶路洲学生。团风中学夏援道老师讲,叶路洲学生素质较高,文、理各种成绩较平衡,每年考入大学的人数较多。据《大庄村介绍》记载,解放以来,“大庄户仅两个小组几十户人家,就出了百个大学生”。

自明末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三百余年间,叶路洲民除历经长江洪水肆虐灾害之外,还发生过三次大的战争浩劫。在此生死存亡之时,洲民团结起来,与之英勇搏斗,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叶路洲所经历的劫难,是中华民族苦难史中的一页。这些苦难虽然给洲民带来流血悲壮和伤痛,但它磨练了洲民不怕困难,不畏强暴,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品格。如今叶路洲是黄州区最大的沙洲,也是主要的棉花产区之一。版土面积28平方公里,洲内有军岭、叶路、外岭、大庄户、扁担洲、西河埠、王岭、余岭、朱岭9个自然村。总人口1.43万人。1998年洪灾后,这里已成为移民后的生产区,农产品棉花、小麦、特产大蒜在区内占有一定的地位。

节选自《黄州地名文化初探》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